锦鲤的尾筒由以下组织构成:表皮(包括鳞片和皮肤)、肌肉、脂肪和骨骼。其中与运动有关的主要是肌肉和脂肪,而想通过运动实现尾筒增粗不外乎三种途径:增加肌肉、增加脂肪和两者都得到增强。所以我想从肌肉和脂肪这两方面来阐述我的看法。

1、肌肉组织
(1)促使锦鲤前进的动力来自躯干和尾筒以及尾鳍的协调发力。
从锦鲤游动的身体力学的角度,促使它向前游动或是冲刺弹跳的力量来自于它的整个躯体,而不仅仅是尾筒。实际上主要力量来自于躯干和腰部。
这一点很好理解,我们打出一记重拳,大凡练习过拳击的人都知道,发力的主要从腰、肩、上臂的协调而不是下臂和手腕呢?如果我们弹跳或是跑步时,发力是从哪里呢?主要也是腰、臀、大腿,最后才是小腿和脚腕。而锦鲤的尾筒相对于我们人类的身体来说只是手臂、手腕和小腿、脚腕。
虽然锦鲤游动一定要靠尾筒,但这整个发力系统中的最后一环,主要力量来自于躯干,是躯干的力量通过尾筒带动尾鳍传导出去,而不是仅仅靠尾筒发力。仅把尾筒看成是带动螺旋浆的发动机是不对的。
(2)锻炼是否能促进尾筒肌肉的隆起呢?我的看法是基本上不能。
先再举几个鱼类的例子来说明:
箭鱼和鲨鱼都是公认的游速令人瞠目的鱼类,我们知道推进鱼类前进的力量来自于躯干而最后通过尾筒作用于尾鳍,它们身型硕大而且游得快说明这个推力是巨大的。可是我们再看看它们的尾筒——用我们锦鲤鉴赏的话说,显然是非常细长的类型。
即使是力量这么大的鱼,不单是尾筒细长,即使是身子也不见得有发达隆起的肌肉。也许有人会说,细长的体型阻力更小,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证明强大的肌肉力量并不一定需要隆起的肌肉外观。
大家知道公鱼的游动速度要比母鱼快些,说明它们能产生更大向前的推力,但是公鱼的尾筒呢?这是很直观的例子。
我们都见过野生的菜鲤。它们生长地广阔的水域里,为了觅食常常要长途奔袭,你争我压,运动量不可谓不大,可是,体型大多是梭子型的,极少见有如锦鲤般壮硕的尾筒。
我们都吃过鱼,细心的话你会发现鱼的背部、尾筒部要比腹部的肉质要老一些。这是因为这些部位是鱼的发力部位,肌肉组织更紧密,脂肪的含量更少些;而腹部的肉质细嫩是因为它的肌肉松弛些脂肪的含量更少些。
所以我的观点认为运动会促进锦鲤肌肉的强健,使它们肌肉紧密,却不能使它们产生隆起的肌肉外观。
锦鲤在水中的运动更不能和人类的健美运动等同起来。
我们知道健美运动之所以会产生隆起的肌肉是因为有针对性地对该部分的肌肉进行刺激的结果。再看看锦鲤在水中的运动,是全身协调的运动,和人类的游泳运动倒是有稍稍的相似。游泳运动能不能使局部的肌肉隆起呢?只能说是一种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而已,绝对不会产生阿诺施瓦辛格式的肌肉。大家再想想,谁会对菲尔普期的小腿有什么特殊印象呢?
再从人类运动健身的角度举两个例子来说。我练习过10年时间的健美运动,我知道要达到股肉发达隆起从运动方面讲是要进行力量型的、大负重少次数的无氧训炼,而不是进行长跑类的小负荷、长时间的有氧锻炼。
大家再回头看看,让锦鲤在旋转的池水里面进行跑步机式的游动是属于哪一种呢?显然不是力量训练,而是后者。如果能让肌肉隆起那小MM们早不干了。让它们弹跳如何呢?大家看看乔丹和科比的小腿就知道了。
2、脂肪组织
锦鲤和哺乳动物不一样,它没有皮下脂肪层。它的脂肪储存方式主要有两点:
其一,在肌肉乱纤维间。通俗讲,就象是我们常吃的雪花牛肉一样,那些雪花状的东西就是脂肪。是也是我们在煎某些鱼比如秋刀鱼之类的看上去没有什么油脂但是放一勺油下去煎完了油反而变多了的原因。
其二,在腹腔内部。不但在腹部的的肌肉中脂肪堆集更加明显,甚至于在腹腔内有大片脂肪的组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鱼会出现二段腹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要给怀卵的母鱼减肥——因为腹部的脂肪妨碍了卵巢的发育甚至于会阻碍卵粒的排出。
对于尾筒来说,脂肪储存方式是在肌肉的纤维间。很显然,从锦鲤脂肪的储存方式的特点看来,多运动只会消耗更多的脂肪而不可能增加脂肪含量。所以,通过运动增加脂肪体积的想法显然不可行。实际上运动只会减少鱼体的脂肪含量,使之外型变小,这和我们人类减肥的道理是一样的。
3、那么运动能不能使锦鲤尾筒这一部分更加的粗壮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运动既不能造就发达的肌肉外观——也就是隆起的肌肉,又会使躯体中脂肪的含量变少。那么,运动又怎么能让锦鲤的尾筒看上去更粗壮呢?如果说对锦鲤给予针对性的运动能达到效果的话,那么消除二段腹要什么规定动作呢?如果是游动似乎没直接用到腹部,那么应该是仰卧起坐了?
4、为什么有人认为运动的确使自已的鱼的尾筒变粗壮呢?
大家去看看小鸟贴出来的大日的鱼照,它们的躯干有一种暴身的感觉。再看看它们的尾筒,也是非常的粗壮。但是你第一眼看过去总会被它的躯干壮硕所吸引。实际上它们的尾筒如果安在其它鱼的身上大家第一感觉就会说“哇!尾筒太粗了!”这是因为躯干给人的强烈感觉盖过了尾筒。
熟悉健美运动的人都知道,大多数健美运动员最抱怨的就是小腿的肌肉很难给人以强烈的发达的感觉——实际上他们的小腿已经是非常的强悍了——这是因为他们更发达的上身甚至大腿给人的感觉掩盖了小腿的壮硕。
回到我们爱好者的角度来说,有时候是一种观感上的错觉。再打个比方说,如果是小水体养鱼经常会把鱼养成大肚便便的二段腹。这时候尾筒给人的感觉是不是更细了?而经过跑步机式的流水运动训练之后,二段腹消除了,躯干变更更坚实了,这时候自然而然的会感觉尾筒的比例从原来的相对于腹部的不协调状况变得协调了。就会有一种尾筒变粗的感觉,而实际上尾筒变不变粗不得而知,腹部倒是真的变小了,感觉上的东西有时候还真的有些欺骗性。
5、影响锦鲤尾筒粗细的因素
(1)首先就是血统。锦鲤尾筒的粗细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就是基因。这也是为什么业者选亲鱼时要把骨架放在首位的原因。他们所说的骨架,并不仅仅是骨骼,更准确地说,其实就是体型,给人协调、均衡、粗壮的感觉。而尾筒的粗壮当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了。
拿我们人类来说,姚明如果生个儿子两米多很正常,要是一米七几的人生了个两米多的儿子那就有点基因突变的感觉了。不是有人说强烈要求姚明免于受基本国策迫害,多生几个小姚明吗?
当然锦鲤的遗传也不是非常的稳定。即使是好的血统,同一胎鱼里面有些基因遗传于父母的比较多,体型比较好尾筒自然也比较协调而有些则不然。我们挑鱼的时候当然很直观起就能把它们区别出来。用年鱼的话讲:花大价钱挑好鱼。你很难想象土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满意和惊喜。
(2)母鱼比公鱼的尾筒一般都要粗一些。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公鱼比较不容易长胖而且尾筒部一般都不如母鱼丰满。如果能碰上有母鱼一样体型的公鱼,那就恭喜你了!
关于运动对鱼的体型影响,我完全持正面的看法,赞同给鱼适当的运动——这是勿庸致疑的。很难想象填鸭式的饲喂能养出什么好的体型来。运动不但能强健锦鲤的体质,促进成长,能够使它们的体型更协调坚实。
但是,仅仅就运动能粗壮锦鲤尾筒这一点,我持有不同的看法。以上个人浅见!请大家拍砖!
还没有评论。